一、请问贵州各地都产些什么水果和食物之类的特产/?食物和地名要对应说出来/,详细点说,谢谢了
多彩的贵州当然有很多独特美味的特产,容我给你慢慢说来,呵呵-
=--------------------------------
波波糖(镇宁),玫瑰糖(贵阳) ,老干妈系列油辣产品(贵阳),牛肉干,鸡辣子,遵义丝绸被面,威宁火腿,荞酥(苗族名点),遵义蛋糕,绥阳空心面,独山泡菜,镇远道菜,三穗板鸭,铜仁绿豆粉,贵阳野刺梨汁;贵阳黔味菜有八宝娃娃鱼,天麻蒸鸡,套全鸭,清炖甲鱼及小吃恋爱豆腐果.
酒类:茅台(茅台镇),董公寺董酒,惠水大曲和怀酒,凯里从江大曲酒,雷公山猕猴桃酒,贵阳花溪刺梨酒,习水大曲,平坝窖酒
没吃过的话,快去看看吧,呵呵
-------------------------------
问好!!
二、关于贵州特产说明文六百字
豆腐果“恋爱豆腐果”是贵阳有名的风味小吃。它的主料是切成长方形小块的白豆腐。制作时将铁制烤床上抹油,下用糠壳作燃料,将豆腐块放在铁烤床上不停翻动,至皮色黄亮即可。吃时还另配内装有酱油、味精、香醋、胡辣椒、香油、葱花、姜末等佐料的小碟,趁热蘸着吃。其特点是外脆内嫩、咸辣爽滑,满口喷香,而且价廉物美、携带方便、节省时间,是风靡gz的大众小吃。 它的流行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浪漫故事有关。1939年,我国北部、东部、中部的大片国土已沦丧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日军还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当时,贵阳也是他们袭击的重要目标。贵阳自被空袭后,警报频繁,有时一天几次。市郊东山、彭家桥一带是人们躲避空袭的藏身之地。彭家桥附近有一对年近半百的张华丰夫妇,在菜地里搭了数间茅屋,作为制造“烤豆腐果”场地,在这里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别处设摊和沿街叫卖。空袭开始后,这几间茅屋成了避空袭的场所,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张华丰夫妇因为空袭也不上街做买卖,他们发现躲警报的人往往腹中饥饿,又无法回家就餐,就将这几间作坊辟成店铺,向躲警报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于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来简单,价格便宜,又能充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一般人吃豆腐果往往是解馋或充饥,吃完了便走。唯有一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却买一盘豆腐果,蘸着辣椒水,细嚼慢咽,谈天说地,一坐就是半天。还有一些青年,也经常在此相聚,逐渐谈起恋爱来。他们似乎忘记了空中的威胁,把张家店铺当成谈情说爱的场所,显得更加浪漫,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佳话。久而久之,人们常说吃烤豆腐果为吃恋爱豆腐果,张氏夫妇干脆就把烤豆腐果改名为“恋爱豆腐果”。这一浪漫很快影响到全贵阳的青年人,他们纷纷前来品尝。 抗战结束后,吃恋爱豆腐果的人仍有增无减,他们虽然没有过去那样浪漫。但却饱尝了美味的小吃。以至于在今天的贵阳,恋爱豆腐果仍是当地名小吃,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而且还得到过往的外地人的青睐。 豆腐先经碱水洗泡发酵,然后切成长方形小块,用无味的柏木锯面作燃料,烤至两面发黄,食用时用薄竹片将豆腐当腰剖开,添进佐料,趁热吃下,咸辣爽滑、满口喷香。现经营豆腐果的摊子遍布贵阳大街小巷,随处可尝到
三、川黔菜有什么关系《急急》
黔菜
狭义地讲,是原材料皆产于贵州,在本地各民族中长期认同、流行的,具有本地调料特点,口味习惯的菜肴。由民族菜,民俗菜、土司菜三个部份组成。
广义地讲,原材料不问出处,它的烹饪方式,口味习惯符合于贵州人,就是黔菜。正是一方水土、一种口味。黔菜的特点是:辣醇、香浓、酸鲜、味厚。 辣、麻、酸是黔菜很突出的风味。
具有代表性的黔味佳肴有:糟辣脆皮鱼、宫保鳝鱼,宫保鸡丁,独山盐酸鳝片,八宝汽锅脚鱼,天麻鸳鸯鸽,宫保鸡等等
四、谁有些简单点的菜谱啊?教教我详细点说啊!
手撕包菜的制作材料:
主料:圆白菜300克
调料:大蒜(白皮)5克,大葱10克,植物油15克,盐3克,味精2克,鸡精2克,酱油5克,醋10克
手撕包菜的特色:
爽脆微酸,口味鲜美。
手撕包菜的做法:
1. 包菜手撕成大片过水备用;
2. 下茶油、蒜片炒香,下过水的包菜同炒;
3. 续下调味料、高汤烧开,勾芡出锅装入干锅,撒葱段即可
水煮肉片的制作材料:
主料:猪里脊肉(或者牛柳),蒜苗,芹菜,自己喜爱的蔬菜(推荐凤尾和黄瓜)花椒和干辣椒节,蒜片,姜片,葱节,豆瓣,花椒面,辣椒面,蒜蓉,葱花
调料:盐,胡椒粉,少许酱油,蛋清、芡粉
水煮肉片的做法:
1、猪里脊肉切成薄片(逆着纹路切)用腌料码味15分钟
2、蒜苗,芹菜和一些其他你喜欢的蔬菜洗净切成长节
3、净锅热油,6成热时放花椒和干辣椒节,蒜片,姜片,葱节,郫县豆瓣炒出香味。然后掺入适量高汤或者清水,放适量盐,烧开,把蔬菜放下去稍稍烫一下就捞起来放在碗中
4、把肉片滑入锅中的水中,拨散开,断生后捞起来放在刚才的菜上面,锅中的汤也倒入碗中,不要太少,以不要莫过肉片为准。
5、在肉片上面撒上比较大量的花椒面和干辣椒面,适量蒜蓉和葱花备用。另起一锅,倒入多多的油,烧烫,浇在肉片上即可。
五、家里有瓶醪糟 做点什么最方便又好吃?
醪糟
走遍全中国,醪糟的吃法可能是食品中最趋同一致的,比如说,在那儿都能吃到醪糟汤圆、醪糟鸡蛋,做法和味道也几乎差不多。要谈醪糟的吃法有点难度,权当温故知新吧。
最简单的吃法是吃生醪糟。南方人习惯上把未经加工的醪糟叫做“生酒酿”或“生米酒”或“生醪糟”。吃生醪糟就是直接吃了。不过,这种吃法也有讲究,刚刚发好酵的醪糟有些微温,口感发酸,要等凉透了才好吃。后来有了冰箱,连盆带醪糟一起放进去就行了,既可吃到凉透的醪糟,又可防止因过度发酵而导致醪糟变酸。
惟其生醪糟的吃法简单,对醪糟的要求就很高。有人为了追求醪糟的甜度,加的“引酒水”(关于“饮酒水”,可参看《醪糟往事》)比较少,出来的醪糟就“发柴”,口感干涩,加上齁甜,吃起来并不舒服。“引酒水”加多了醪糟比较嫩,口感舒适,可酒味和甜度又不够了,南方人把这叫做“清汤寡酒”。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为什么超市的醪糟不好吃了。
在川贵黔一带,除了吃以外,生醪糟还有着很重要的用途,那就是用生醪糟取代白酒做腌菜的“酵母”。像四川用醪糟腌的牛皮菜,酸辣之余带着棉甜,实在爽口。而贵州独山的“独山盐酸”则尤为闻名遐尔:于碧绿的牛皮菜和红红的辣椒之间,点缀着雪白的醪糟粒,生脆的菜帮子巨辣无比,缠绵的甜味又使人欲罢不能。
南方的一些饭馆至今仍袭用醪糟做发面的“酵头”,所制作的面点松软可口香甜生津,非酵母或酵肥可比。生醪糟还是做菜的上等调料,像醪糟鱼、醪糟茄子等,都是很受欢迎的西南地区的家常菜。
至于“熟醪糟”的吃法就太多了,这里挂一漏万地说一说。
四川的醪糟汤圆又叫“醪糟粉子”,是将汤圆面搓成一根细长条,从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往外挤,挤出来像小拇指尖儿那么大的汤圆粉就直接掉进小铜锅里,再兑上醪糟就成了。为的是没有任何馅儿,四川人很客观地叫做“醪糟粉子”。
宁波的醪糟汤圆就不一样了,虽然比大拇指还要小,却跟大汤圆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据说“七七乞巧节”女孩子们斗巧的节目之一就是比包醪糟汤圆用的小汤圆,包得越小越多还又煮不破的就是赢家。
醪糟是很好的“催奶剂”。奶水不足时,用醪糟煮馒头、醪糟炖肘子,几帖下来,奶水就犹如泉涌,不管是煮馒头还是炖肘子,一星点儿咸味都不许沾,那么白煮的东西,即使是山珍海味也消受不了。
醪糟是很好的“催肥剂”,多吃久吃必胖无疑,爱美人士远离为上。
醪糟是用糯米发酵,类似酒酿的半流质食品。现在偶尔还有走街串巷卖“干醪糟”的,东西基本一样,但卖的方法却大不相同。现在卖的干醪糟都是买回去自己再加工。那时卖醪糟是在街上现做现吃。就像前几年南方来的馄饨挑子一样,也是一副担子,前面一个小火炉,放在一个大方木盘上,下面一个风匣,方盘上放着碗、勺和鸡蛋、碱面、糖精等原料。后面是一个木桶,里面装有兑好的醪糟。人们吃醪糟大都要打上一个鸡蛋,小贩从木桶舀出一勺醪糟放进小铜锅在火上加热,拉动风匣很快就烧开了。顾客如嫌太酸便给你放些碱面中和一下,也有人要加些糖精增加点甜度。小贩动作十分熟练,右手不断地拉着风匣,左手便把鸡蛋打到碗里,醪糟开锅鸡蛋打进去,清清的醪糟漂浮着一层黄黄的鸡蛋,倒在碗里发出略带酒气的清香,吃到嘴里酸甜可口。在冬日的早晨或晚上,蹲在小火炉旁,喝着滚烫的醪糟,浑身顿生暖意。对于一般街头谋生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
四川醪糟是家家喜爱的小吃。甚至经常作为高级宴会的一道甜食。
原料配方:上等江米5000克酒曲50克
制作方法:
1.把糯米5000克用清水淘洗干净,泡1小时后,倒入筲箕(南方淘米洗菜用的竹器形似北方的簸箕)内沥干。
2.在蒸笼内铺好纱布,把沥干的江米倒在上面,用旺火蒸1小时后,倒入盆内,用电扇把米温吹降到20℃左右时,再将适量的凉开水倒入盆内,用手拌匀。将酒曲研成粉末放入盆内,再一次拌习。
3.将拌匀的糯米倒入缸内,用手在中间掏一个小窝,再将余下的酒曲粉末加少许凉白开水,洒在江米表面。然后用木盖把缸盖紧,用棉絮包好,放入草窝里面,3天即成醪糟。
产品特点:此品汁多,颗粒饱满,味甘甜中透出来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