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国庆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社会调查报告
今年国庆长假,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各级假日旅游机构的统筹协调下,各相关部门和旅游单位精心组织,密切协作,加强宣传,强化督导,较好地完成了假日旅游各项工作,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综观“十一”假日旅游,旅游产品丰富多彩,重点景区持续火爆;节日氛围热情浓郁,全省旅游人气兴旺;旅游需求更加旺盛,自助自驾渐成主流;旅游市场更趋成熟,安全运行井然有序。据统计,“十一”期间,全省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363.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996亿元,比去年国庆中秋8天长假分别增长31.23%和35.8%。
今年国庆假日旅游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一是进出湖北航班的增多、武广高铁的公交化、武汉至多地动车的开通、沪蓉西高速湖北段和十漫高速公路的贯通及省内道路交通的改善,更加方便了旅游者出游;二是我省旅游业正处于加速发展和全面提升阶段,各地的旅游产品类型多样,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旅游精品名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三是我省及各地加强了针对主要客源地的旅游宣传促销,广泛推广湖北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了湖北旅游的吸引力,拉动了主要客源地来鄂旅游者的大幅增长;四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变得更加大众化,人民群众出游的意愿更加强烈;五是国庆节前有中秋3天假期,许多旅游者在中秋节选择在家休息或与亲人团聚,把出游计划安排在“十一”期间,使国庆假日出游人群更加集中;六是国庆期间全省天气晴好,适宜市民就近旅游,也极大地方便了自驾、自助旅游者出行。
今年国庆假日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是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一个重大成果,表明我省在“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标志着我省已顺利走向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新的历史阶段,全省旅游业发展前景无限广阔。但在“十一”假日旅游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十一”期间旅游投诉较以往有所增多。主要问题是由于旅游接待“井喷”,个别旅行社没有按合同履约,以及在旅游高峰时旅游景区的服务没有跟上。二是假日旅游需求的集中释放与旅游服务的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各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旅游者合理流动。三是旅游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部分景区停车场、换乘交通港、旅游厕所等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需求,个别景区车辆拥堵、排队久候的现象还未得到有效改善。四是公共服务亟待进一步加强。面对以高铁为代表的快速交通时代和以散客为主体的旅游市场,省内主要旅游城市缺少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市内至景区公共交通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同时省内便捷、舒适的道路交通,没有跟进醒目、连续的道路标识、标牌,也是自助游客特别是自驾者在电话咨询中反映的较不满意的地方。
我国休假制度的实施,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旅游日益大众化的趋势,旅游更加广泛地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假日旅游协调机构、旅游及相关部门将认真研究假日旅游及旅游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努力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我国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三、2018年国内旅游将达多少亿人次?
7月6日,中国旅游研究院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并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清晰直观地展现了2017年国内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市场特征、产业特征、旅游客流空间特征、节假日市场特征,并就2018年发展趋势提出建议。据预测,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55.01亿人次, 同比增长10%; 国内旅游收入达5.07万亿元, 同比增长11%。
《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上年同期增长15.9%。从2011年以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旅游接待规模年均保持在13.5%左右的增长,旅游收入则保持在年均19.3%左右的增长。从区域旅游发展趋势来看,2017年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比例大约为6.3:2.4:1.3,相比较长期处于“7:2:1”的三级阶梯状分布格局,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在累计潜在出游力还是在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区域均衡化格局逐渐显现。其中,2017年中、西部地区旅游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25.79%和27.69%,超过东部地区的9.63%;旅游人次的增长率分别为18.62%和22.65%,超过东部地区的3.55%,可见我国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引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
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方面,休闲度假的比重提升是现实的市场主导特征。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出游以观光游览为目的者占32.9%,以休闲度假为目的者占25.0%。2017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2.1%和30.1%。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出游以观光游览为目的者占12.2%,以休闲度假为目的者占6.0%。2017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1.8%和20.7%。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约占到全国的80%,其人均旅游花费约1115.2元,主要集中在交通、餐饮、住宿及购物四个方面。某种程度上,城镇居民的出游特征引领了中国居民的整体特征。综合判断,观光游览的比重下降已经成为国民旅游市场的中长期趋势,休闲度假的比重提升则是现实的市场主导特征。